商业观察网

古韵今风:老白干以“王的酒”重现中山国酿酒传奇

5

在历史的洪流中,有些故事被岁月掩埋,有些味道却历久弥新。中山国,这个号称“文能赋诗饮酒,武能田猎征战”的战国第八雄,虽然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,但它的文化却随着衡水老白干“王的酒”进驻省博而重现人间!这段历史得以在衡水老白干·馆藏1977中再次复苏!



中山松醪,破土而出

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,曾是戎狄、鲜虞和中山三个民族交融发展的舞台,酿酒技艺高度发达。西晋左思在《魏都赋》中赞叹:“醇酎中山,沉湎千日”;东晋干宝在《搜神记》中有载刘玄石饮中山酒一醉三年的故事。因此后世也流传着“中山美酒千日醉”,“自古美酒出中山”之说。而1977年平山县三汲一带的中山国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中,又有力印证了这些说法。在出土的两万多件文物中,有两件青铜酒壶密封完好,内有数公斤翡翠绿和浅绿色液体。后经多方权威专家考证,铜壶内装有的正是尘封了2300年的中山国古酒!这一发现不仅震惊了世界,也填补了我国考古发掘中“实物酒”文物的空白,意义非同一般。如今,中山国的酒壶和酒液均藏于河北博物院内,供来往游客参观。



冀州名酒,历史悠悠

作为历经岁月磨炼的中华老字号,衡水老白干有着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传承,追溯衡水老白干的历史,就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史书。据《真定府志》记载,汉代衡水的酿酒业规模已十分庞大;盛唐时期,衡水酿酒业迎来高峰,衡水酒跃身天下五十五种名酒之一,并与皇家结下深厚渊源;明代嘉靖年间,衡水酒凭借“真洁,好干”之誉正式定名“老白干”,扬名京畿;1915年,衡水老白干又以直隶官厅高粱酒的身份远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一举夺得甲等金质大奖章。

此外,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,衡水老白干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酵技术——传统地缸发酵工艺。这种地缸发酵方式,能让酒醅在发酵过程中能够有效隔绝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侵入,并大幅降低杂醇油含量,让成酒酒体更为甘冽醇厚、层次丰富、回味悠长,且同时具备“不上头”的品质特点。

一点灵犀,传承薪火

以上种种,可见衡水老白干在一定程度内与中山酒称得上“一点灵犀”:衡水老白干同属古中山国属地,二者皆起源于河北地区;衡水老白干的传统地缸发酵工艺酿出的甘冽醇厚、清澈透明、丰柔挺拔,饮后舒适不上头的佳酿,同样与“一醉三年”的中山酒青史留名为后人津津乐道。无论是2300年前中山国王御用的青铜器扁酒壶,还是2000多年传承古法酿制的衡水老白干,它们都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让更多人领略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!

匠心复刻,酿造经典

也正因如此,衡水老白干以中山国青铜酒壶为灵感进行匠心“复刻”,推出“王的酒”—衡水老白干·馆藏1977,让佳酿“穿越古今”,香飘天下。



这款衡水老白干·馆藏1977的外形采用了短颈、圆弧肩、扁平瓶身的设计语言,竭诚匠心“复刻”文物风采,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中山国的历史韵味。它既精准把握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,又实现了对酒文化的传承发扬,将古老的文明历史与现代酿造技艺巧妙结合,并发扬光大。

同时,衡水老白干·馆藏1977也是衡水老白干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一步。河北博物院作为展示河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,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不言而喻。衡水老白干·馆藏1977的进驻,既让古中山国文化得以在更广阔舞台展现风采,又能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衡水老白干的底蕴魅力,了解衡水老白干2000余年的酿造传承。

汲取历史遗珍之智慧精髓,跨越时空与古人灵犀相通。衡水老白干馆藏系列产品,不仅是对传统的崇高敬意,更是对创新的深刻实践。愿各位在游览河北博物院,欣赏美酒佳酿的同时,亦能感受历史的深沉厚重与文化的绚烂多彩,体会文明的不息力量!




(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广告,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,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。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)